
在轩岗煤电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恪尽职守、笃行实干,他们不畏艰辛、不惧挑战,无论是百米井下还是毫厘之间,他们始终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丈量着每一米巷道,始终保障矿井的安全稳定生产。
独行快,众行远
“矿上引进的这套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真好,以前工作面的涌水量测起来比较难,测得也不是特别准确,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检测到监控点的水文情况。”见到刘小英时,他刚操作完水文动态监测系统。
“我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在地质测量部工作19年了,平常主要负责地质测量工作。”小英开门见山地介绍着自己的工作。翻开刘小英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以及井下各个测量点的地质变化情况等。
19年间,刘小英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参与完成了矿井每条巷道的初、复测,为矿井建设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
“独行快,众行远。对我们来讲,团结协作更为重要。我和杨建平、罗鹏飞、韩忠峰是一个组的,我们每周至少下四次井,每次下井都要轮流背着40多斤重的防爆全站仪和10斤左右的三脚架,穿梭在井下巷道和各个工作面之间,每次至少来回跑十三公里,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到达测量点后,我们一人监测仪器、一人记录数据、一人打前视(也就是定导线)、另外一人打后视,我们必须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无误。”刘小英一口气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了,我今年还编制了《3000米以上的贯通误差预计》报告呢。”他补充说道。最美矿山人、公司技术比武二等奖……一份份荣誉接踵而来,这是对刘小英工作严谨认真的肯定,更是对他的鞭策和鼓励。
说千道万,不如实干
刘燕勇是地质测量科最年轻的一名安全工程师,“其实,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采矿工程,刚来这时,我的确有些茫然,但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尤其是师傅给我的帮助很多,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成为地质测量的行家里手。”刘燕勇用感激的眼神望向刘文福。“师傅,谢谢您!”刘文福笑着说:“说千道万,不如实干,你工作干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经纬测量地质,实干“测量”精神。说起实干,刘燕勇和地质测量部的同事们一样,脚踏实地做着辛苦枯燥但很重要的工作。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刚来地质测量科时,刘燕勇每天上班都要紧跟着师傅刘文福,仔细观察着师傅的一招一式,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会反复地询问,直至听懂。出井后,刘燕勇又会如饥似渴地钻研测量书籍,在图纸上反复画圈、描线、做标记……
很快,刘燕勇就成为科里的技术骨干。2023年,他独立编制了《5134工作面精细化评价报告》,对5134工作面四邻水患进行精准分析,为5134工作面顺利回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燕勇的成长,一方面在于个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搭建的成长平台。
“矿上的地质条件很复杂,如果不更新知识,很难跟上企业的发展。去年以来,我们每个月都会到公司进行标准化学习,而且还去兄弟单位进行交流互检,不仅长了见识,而且提升了业务能力。”刘文福翻开学习记录说。
刘文福参加工作21年了,一直在地质测量部工作,对于井下的地质情况,他了如指掌,科里的资料柜里,储量、各类报表、年度防治水计划等基础性的工作,基本上都由他来负责。他经常耐心地和年轻人们探讨工作方法,更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2023年年底,我们在1010大巷和221采区下部施工了两个水文长观孔,为513、521下部采区提供了水文地质基础依据。下一步,这两个孔要和水文动态系统联网。”刘文福展望着。
建支部堡垒,集战斗合力
“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把人心聚在一起,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对于怎样能够更好地开展支部工作,支部书记郭浩和地质科长靳三虎认识一致。
他俩一个负责业务管理,一个负责支部全面工作,分工不同,却又密切协作,他们努力把党员和群众凝聚在一起,为干事创业注入了活力。
作为轩岗地区土生土长的管理人员,他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地质测量部以及科室下属区队钻探队人员的家庭、生活情况非常了解。他们经常倾听职工们的工作建议,深入职工家中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
“我也曾经是一名打钻工,他们和我都很熟,就像我自己的朋友一样,我能体会到他们工作的不易,也能觉察出他们情绪的变化。”郭浩是位年轻的支部书记,从他的谈吐可以感受到他对地质测量部职工们的关怀和对支部工作的重视。
靳科长接着说:“考虑到个别职工的身体情况,我们开会商量后,为他们调整了工作岗位和上岗时间,并且制定了包保方案,建立了包保档案,确保每一位职工都能安全上岗、舒心工作。”
“我们在支部中成立班组,班组里成立党小组,又在一线党员中设立先锋岗,党员带头比学习、拼业务,营造出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郭浩对做好支部工作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在地质测量部这个团队里,充满着感恩、敬业、温暖和执着。
一群人,一条心,在深井里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