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窑煤业公司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从机制革新到人才培育、从平台搭建到全员参与,多管齐下、多点发力,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有效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机制引领 激活创新“动力源”
该公司可采煤层绝大多数为缓倾斜煤层,开采难度大。锻炼培养技术过硬的综采队伍、完善技术管理机制成为保障矿井安全有序生产的重中之重。
为此,2023年,该公司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领导机构,以总工程师为主体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成果评审机构,以及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创新团队,以项目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单位负责人的科技创新工作责任,形成矿、专业、区队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解决缓倾斜综放工作面过断层综合控制技术问题时,公司一方面加强工作面现场管理,逐一解决大倾角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工作面液压支架防倒防滑、工作面倒三角区域管理、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条件顶板管理、液压支架踏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实践中打造技术过硬综采队伍;另一方面,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团队,对该项目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评估,从理论模型构建,到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再到实际应用模拟推演,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论证。该项目最终成功立项,并在后续研究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采煤过程中过断层技术难题,大幅提升了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人才培育 打造创新“先锋队”
孟庆男是一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该公司综采队工作了七年,在顶板控制、矿压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2024年7月下旬,公司2407工作面开始揭露断层,由于该工作面煤层倾角在8°- 18°,直接过断会出现截齿消耗巨大、各设备负荷较大等诸多问题,大家一时无计可施。关键时刻,孟庆男挺身而出,带头开展了缓倾斜综放工作面过断层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为工作面快速安全通过断层岩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孟庆男的成长离不开公司对人才培育的重视。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相继出台《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管理考核办法》《技术人才奖励考核办法》等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了各专业内部人才库管理体系,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建立了涵盖采煤、掘进、机电、通风、辅助运输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库,为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公司坚持定期召开科技创新项目评选表彰大会,对参与取得实效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技术人才团队进行奖励,激发广大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打造智能化建设“高端人才库”,该公司将智能开采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在生产区队、生产职能科室精挑细选出30名科技创新业务熟练、综合素质高的高学历员工,成立了大学生员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深入生产一线,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攻克智能化开采难题,在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2023年至今,公司有28项重点科技项目获得立项,其中,“缓倾斜综放工作面过断层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中等地质条件下放顶煤综合防灭火系统优化方法研究”“2#层4采区8406工作面末采撤退阶段关键技术研究”“水文地质勘探机理探究”等项目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公司技术迭代和提质增效。
全员参与 汇聚创新“智慧潮”
该公司井田内大落差断层及其派生小断层星罗棋布,制约了安全生产。面对掘进顺槽煤岩错断、工期增加等困难,公司组织地测部、技术部、掘进队技术人员成立了攻关小组,跨专业、跨部门协同作战,克服重重困难采集数据,运用先进物探技术深入分析,成功掌握了区域水文地质规律,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只是该公司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缩影。近年来,公司坚持以“小改革”凝聚“大智慧”,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以员工主导、专业督导为抓手,建立起系统联动、高效协同的“孵化+转化+落地”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立项攻关、“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持续开展自主科创项目评比活动,汇聚全员智慧,解决生产难题。
该公司制定了《区队小改小革奖励办法》,对各区队申报“小改小革”项目进行评审,从班组到个人,鼓励员工不断挖掘新的降本点、创效点,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思考创新、人人能够创新”的良好氛围。其中,辅助部工程师郭新宇联合胶轮车生产厂家对车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进行综合改造升级,在提升车辆动力的情况下,使车辆综合油耗下降近6%;机修厂技师郭维军、范海斌等员工针对原厂80皮带架底座偏低、煤流量不够、影响掘进进度,且跑道及马鞍架使用寿命短、安全系数低、托辊需频繁更换的问题,在现场研究后,决定用10#槽钢加固跑道,并用废旧马鞍架改造成皮带架,改造后的设备结构合理、耐用安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